广告位招租,联系微信yangmaodui666 |
吕亚东最初:数字藏品是如何卖得那么贵的?
作者:yangmaodui 发布时间:2022-07-16 分类:微信活动 浏览:1264 评论:0
作者 |薛晓燕
编辑 |郑轩
90后画家卢亚东在去年8月首次关注国内数字馆藏。
当时,国外数字艺术家Beeple的NFT加密艺术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出近7000万美元,国内一些知名艺术家的早期项目也已经启动,掀起话题热潮。和热量。
卢亚东对此感到不解——他不明白NFT、数字收藏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可以卖得这么贵,以及他如何参与其中。
他找到了正在筹备 NFT 创业项目的傅饶,询问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变成数字收藏并出售。在双方合作后的七八个月里,卢亚东原创的一套熊猫主题数字馆藏共赚了55万元。在那之前,他卖过的最贵的画是3万元。
回到卢亚东最初的问题,要了解什么是“数字收藏”,我们不能避免从国外开始的NFT。
“Localized NFT”——这是很多人对“数字收藏”的理解。这一概念于 2021 年 6 月首次在国内市场引起关注,支付宝与敦煌艺术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两款 NFT 支付码皮肤“敦煌飞天”和“九色鹿”,每款限量 8000 份,初始发行价。 9.9元加10支付宝积分。
《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NFT支付码皮肤。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款NFT皮肤在发布当天就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引发抢购狂潮。有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索要高价。最高价超过100万,平台立即下架相关产品。
两个月后,腾讯NFT分发平台“魔核”App正式上线,各大厂商纷纷开始部署NFT。
但今天,各大平台不再使用 NFT 这个名称。转折点发生在 2021 年 10 月。出于合规性考虑,蚂蚁和腾讯 NFT 平台上的所有作品都更名为“数字收藏”,“NFT”的说法因此被隐藏。
标题的变化弱化了“数字馆藏”的金融化属性,凸显了文化创作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合规风险。
此后,数字馆藏在中国持续升温。玩家、平台、IP方、品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纷纷入市,今年春节前后市场热度在2、3月份达到高潮。
时至今日,各品牌、文旅、科技、潮流游戏等领域发行数字馆藏的消息层出不穷,平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市场反应进入降温关期。那些在“数藏圈”发家致富的神话,在热度消退后也回归了现实。
在国外,NFT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推动Web3概念落地的应用场景。转向中国,这一波NFT数字馆藏本土化转型,经过监管合规打磨后,或可为Web3落地中国提供一条可行且现实的路径。
“买就是赚”
如果给国内数字馆藏的发展画一个时间线,在2021年10月正式从NFT更名为“数字馆藏”之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早期阶段。
夜雪属于早期玩家。 2021年7月和2021年8月,他在蚂蚁旗下的数字收藏平台“鲸童军”App上以19.9元的价格购买了自己的第一个收藏品——齐白石的画作。他以为价格不高,买了也不亏。他买的时候就知道是什么了。
“一开始我想成为一名收藏家。”叶雪之所以对数字收藏充满好奇,是因为他在 2013 年接触到加密货币,一直关注区块链技术。当 NFT 在国外刚开始流行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当国内数字馆藏兴起时,他开始关注。
在早期的玩家中,有很多像夜雪这样怀着好奇和兴趣购买的群体。但就像其他收藏圈一样,大部分长期活跃的玩家都会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其中不乏投机目的。
更名为“数字收藏”后,行业进入升温期数字藏品,二级市场价格一路上涨,直至2022年春节前后2、3月达到高峰.
今年2月,在国内数字馆藏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开启了二级交易市场的顶级数字馆藏平台“奇艺”上的部分热门藏品被炒到涨价。平台设定的上限为99999元。
一般来说,平台销售新的数字合集,价格区间大多定在9.9元,几十元到几百元。借助炒作效应,买家抢到藏品后,转手后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可以翻十倍、一百倍甚至上万倍。
极客公园发现,一些小平台的用户大多依靠创作作品空投、注册送盲盒、优先购买赋能、开通二级市场等玩法和噱头,意味着用户最初入市获得大多数收藏品并不真正花钱。
也就是说,只要抢到热门收藏,就可以立即实现高价套利,成本和风险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手头有几件头部收藏品,到时候转手就能一夜暴富。
巨大的利润空间和财富的诱惑吸引着具有投机和赌博心态的新买家。
很多适时入市的买家来自炒鞋、炒茅台、炒票圈。他们察觉到这是一门生意,于是用炒作的逻辑和手段,把目光投向了新蛋糕。
除了职业投机者,高峰期入市的玩家也有Z世代,主要是大学生。大多热衷于币圈、亚文化、国潮和国漫,很容易病毒式传播:一个人影响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影响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影响一个部门。
“你买的就是你赚的。”谈到高峰期的数字馆藏市场,垂直自媒体“数字馆藏船”经理黄凯提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赚钱的故事发生在数字馆藏的二级市场。作为某平台的早期用户,叶雪曾收到平台免费发放的创世勋章,并在二级市场上以数千美元的价格出售。后来平台给勋章“赋能”,终于勋章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涨到了上万元。
目前,二级市场处于灰色地带,国内监管政策尚不明确。数字平台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类:
一个以腾讯的“魔芯”App为代表,完全没有开通二级市场,收藏无法流通;另一种以蚂蚁的“鲸探”App为代表,该App没有开通二级市场,但设置了“转让”功能,用户购买180天后可以将收藏“免费转让”给他人;第三以iBox、“奇艺”等平台为代表,有自己的二级市场,或者开通了“代销”功能,可以相互交易。
对于未开通二级交易平台的收藏,玩家将通过场外交易进行买卖——绕过平台私下约定交易。
部分合集发售海报上会放出群二维码,扫码即可组成玩家群。此外,一些平台考虑到监管风险,忌讳二次直接在平台上销售。他们将建立用户的微信群和QQ群。玩家将在群组中进行买卖、议价,然后在平台上转让收藏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渠道转账人民币。
但这次 OTC 交易更像是“君子协定”。人们经常在小组中分享他们被欺骗的经历。 “发骗子”:交了钱后,收不到收款,被对方封杀。有的群主会出来担保交易,有的会用实名认证电话卡为自己担保。
这种高风险的场外交易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几乎囊括了市面上各种数字平台的集合,高峰期日活跃用户可达1个左右百万。
在数字收藏交易平台上出售的收藏截图。
诺和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傅饶曾在其公司社区进行过市场用户调查。在80份有效问卷中,51%的用户花费在5000-50000元之间。其中,一二线城市明显占多数。
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说数字馆藏已经迎来了用户需求的真正爆发,更多的还停留在有限的细分市场。傅饶观察周围的人:“大概一百个朋友中没有一个人用真金白银买过数字馆藏。”
夜雪也向朋友介绍了数字馆藏,但他们并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原本感兴趣的人已经进入了市场。今年上半年收藏和平台数量的增加并没有激发新的用户需求。数字馆藏用户数量已到瓶颈期。
冒险还是等死?
对于饶,卢亚东并不是唯一一个就数字收藏与他接触的年轻画家。美术学院的学生经常来微信加他,表达他们希望创建数字馆藏的愿望。 “我每天都会给他们讲数字馆藏的事情,有时我会写一些命题的文章,让他们创作马和酒主题的作品。如果数量合适,我们就会开始研究。”
傅饶于2017年进入区块链圈,为香港一家区块链公司做投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研究。 2021年初,他开始考虑布局NFT,随后创立了Novoton,专注于数字化收藏业务。
一开始,他担心自己公司代理IP的数字馆藏在平台上卖不出去,所以为此准备了一笔钱,想着“如果真的做不到,我就花我自己的钱买回来。”但钱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合集上线后三五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他甚至来不及进入平台。
从一个数字馆藏的诞生到用户的流动,一般的流通过程是:发行者(IP方)-IP代理-平台方-买方用户。
由于大多数平台尚未开发自己的区块链,因此平台需要在出售其收藏品之前从第三方技术公司购买链上服务。链上收藏最终将出现在平台的销售页面并流向买家。
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主要业务是数字馆藏的分销和销售。
数字馆藏的平台生态与市场趋势基本一致。据数据采集船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7月9日,国内数字采集平台已达820家。今年2月,我国数字采集平台不足100家,集中涌现大量平台从今年3月开始,即数字馆藏市场的高峰期。
在这些平台中,从背景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
从商业模式来看,平台收入主要来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无论平台规模大小,藏品在一级市场发布后,平台与发行方(IP方)按照约定进行共享。
对于已开通二级市场的平台,其部分收入来自每笔交易 5% 至 10% 的费用。如果交易量足够大,这是比一级市场更可观的现金流。
对于中小平台而言,其掌握的IP资源和用户量远不及各大厂商平台。如果他们仅仅依靠一级市场分销作为收入来源,将没有足够的 IP 收藏品进行分销,也没有足够的初级采购量。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资源,获得更高的人气,还是得靠打开二级市场。
Unique Art、iBox等平台的快速扩张得益于二级交易市场的开放。
去年9月,Unique Art推出限量版《嫦娥》,共216件。这些“嫦娥”是NFT盲盒,由平台空投给用户的四个“月饼”NFT合成而成。最初的交易价格只有几百元。由于平台赋能“嫦娥”,即拥有后,您可以先享受一些权利。 “嫦娥”的场外交易价格已经涨到了数百万元,集中交易的价格也在几十万元左右。
数字收藏“嫦娥”。来源:独特的艺术
“嫦娥”让一些人从数字收藏中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让Unique Art有机会跻身顶级平台。
“开放二级市场风险很大,但不开放就死定了。”黄凯说。
但现在,即使二级市场开放,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采集市场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就开始降温。很多平台的藏品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已经跌破发行价,或者没有市场。很多人看到这里没有显着的利润空间,就不再入市了。
当进入市场的新用户数量下降,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时,一个明显的市场趋势是“卖不出去,大厂也卖不出去”。
2 月和 3 月是市场上最热的月份。中国大约有300个数字馆藏平台。几乎每个平台销售的数字馆藏,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
玩家会提前看好一个平台的发布日历,时间一到就会在平台上点击抢购。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藏品抢不到。抢的越多,场外交易的溢价就越高,这导致很多人打开插件。极客公园了解到,抢购数字馆藏甚至催生了一条黑产品产业链。
不过,黄凯观察到,从今年6月开始,魔核上的藏品就很少像以前那样出现“秒卖”的情况,甚至可以卖光的藏品也不多。很多合集都在第二天可用。
“幻影核心卖的很慢,现在卖不完也很正常。”
Web3 登陆本地?徘徊在合规的边缘
国内数字馆藏与国外NFT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外NFT基于公链,而国内数字馆藏多基于联盟链。
联盟链介于公链和私链之间,具有区块链技术的部分特性——部分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是 Web3 的基础设施,为这一概念的实现提供了底层支持。除了联盟链,部分数字馆藏也被应用到了VR/AR技术和硬件设备上。
但该平台尚未真正实现 Web3 所倡导的去中心化。以登录为例,大部分平台都没有类似于国外NFT交易平台的“钱包”概念。用户一般通过手机号和验证码进入平台,个人账户依靠平台保管。一旦平台破产,用户将面临收藏品的消失。风险。
无论是数字馆藏、NFTs 还是 Web3,要想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合规”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NFT更名为数字收藏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规避国内政策规范中“代币”和代币的监管风险,弱化金融属性和交易属性,强调“无货币”。
目前,数字馆藏行业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还处于空白期。行业倡议和自律公约的内容主要作为合规依据和风险提示。但从《关于防范NFTs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到《关于数字馆藏行业自律发展的倡议》,陆续发布的宣传文可以传递出数字馆藏已经进入监管视野的信号。 .
今年7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辑的《数字馆藏申请参考》发布,被业界视为数字馆藏未来监管趋势和合规路径的官方信号。
从合规风险来看,目前数字馆藏行业面临的问题集中在版权归属确定和二级市场交易两方面。
前不久,魔核发布的徐悲鸿画作数字收藏引发版权纠纷。
这套徐悲鸿数位水墨马系列共有8款,均选自徐悲鸿最著名的奔马主题。每套限量3620份,售价128元,魔核上线后即刻售罄。
魔核发布的徐悲鸿数位墨马合集截图。
此时,数字藏文行业的事情还很普遍,但接下来的趋势是涉及版权侵权乌龙。
徐悲鸿美术馆发表声明称,一些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为噱头,出售相关数字馆藏。这些数字馆藏的原创作品有的为赝品,有的无法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有的作品与徐悲鸿先生相似。完全没有联系。
徐悲鸿美术馆认为数字藏品,这侵犯了徐悲鸿先生的荣誉身份及徐悲鸿先生后代依法取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并明确表示未授权魔核发行徐悲鸿画作的数字收藏。
其实,除了魔核,鲸探、须马书藏、数位猫等平台都发布了徐悲鸿的作品,但其他平台都得到了徐悲鸿美术馆或徐悲鸿后人的授权。魔核表示,他们的授权来自徐悲鸿作品的所有者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
魔核的另一个重点辩护来自我国《著作权法》对个人作品保护期限的规定,即自然人作品的复制权和发行权的著作权,以及保护期限为提交人有生之年和他死后五年。十年。
这意味着徐悲鸿的个人作品已经进入了公共领域。在不侵犯其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平台可以取得作品所有者的授权,无需徐悲鸿美术馆或徐悲鸿后人的任何额外作品。授权。 Phantom Core 中不存在“侵权”之类的东西。
这也说明,这种历久弥新的传统名家书画作品,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独家授权和独家发行。
对于平台而言,在正式发布数字馆藏之前,需要注意审核发布者或IP方提供的版权权属证明,避免侵权风险。
数字馆藏的另一个合规风险是外界最关心的二级交易市场,这与投机、洗钱、NFT金融化等监管敏感性有关。
目前,虽然监管政策并未明确禁止开放数字藏品二级交易市场,但从官方对虚拟货币和ICO的监管政策来看,数字藏品二级交易市场存在风险违规。
这可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的内容中得到证实,例如“不提供NFT交易集中交易” 、连续上市交易、规范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非法设置交易场所。”
以魔核、鲸探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平台都没有开通二级市场,而且还设置了赠品转让的固定期限,甚至不支持赠品转让。但是,小平台多以开放二级市场作为吸引新人的手段。
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是众多数字收藏平台的入口。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先后两次封禁部分数字馆藏的公众号和小程序,并于6月发布更新平台运营。法规明确禁止数字馆藏的二级交易服务,最严厉的处罚是永久产权。
但是,对于数字收藏来说,它需要流动性和实用性,简单地通过收集、展示或免费赠送很难留住玩家的热情。未来政策中如何规范数字馆藏的流通和使用场景,是藏族社区最关心的方向。
尽管合规之靴尚未落地,但这种现象级的数字收藏热潮所带来的布道效应、跨界探索和技术储备,为Web3落地国内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挖矿应用场景。
相关推荐
广告位招租,联系微信yangmaodui666 |
你 发表评论:
欢迎广告位招租,联系微信yangmaodui666 |